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清华国际学生对话亚洲各国来访学者、学生
清华新闻网10月23日电(通讯员 季雷)10月20日晚,主题为“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微沙龙在邺架轩与独峰书院举行。本次活动邀请清华国际学生为前来参加首届“亚洲大学联盟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亚洲20余国来访学者、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和清华大学的校园生活,共有30余名在校国际学生和国际学者参加活动。
清华国际学生与亚洲来访学者、学生交流 王浩 摄
来自阿富汗的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博士生沙明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他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很大,因此若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必须亲自去看看。他回忆了自己在北京颐和园、黑龙江“北极村”、山东孔庙、敦煌古道、上海外滩的游学体验,并表示深深被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多元性和包容性所吸引。他还鼓励外国学者通过中国古代著作的译本进一步了解旅游胜地背后的文化底蕴,并分享了自己研读孟子、荀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著作的感受。通过自身实践,他认为虽然不同国家间的文明差异巨大,但外国人也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社会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生米禄也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他表示,自己在中国生活的十年间,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生的变化。这些进步让他感到震撼和向往,也让他更加愿意继续留在中国深造。他向来访学者介绍了故宫、圆明园、北海公园等北京著名旅游景点,希望大家利用闲暇时间亲自体验带有浓厚“北京味儿”的特色文化旅游。
清华国际学生与亚洲来访学者、学生一起品茶 王浩 摄
在同时举办的另外一场微沙龙活动上,来自孟加拉、韩国和日本的清华大学国际学生与来访学者、学生共同参加了“中国茶文化”体验活动,比较了各国在茶叶风味和茶文化上的共同点和差异,并鼓励来访学者到北京的特色风味餐厅体验茶文化和中国饮食。
针对部分访问学者担心的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国际学生们表示,中国旅游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著名旅游景点和饭店都有英文等多国语言的标识和介绍,并且中国人也会热情地为大家提供帮助,大家无需为此担心。来访的亚洲各国学者、学生与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国际学生进行了充分交流,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主题系列微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举办的国际微沙龙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搭建在清华就读的国际学生与中国及世界各国学者的交流互动平台。通过跨国界、跨文化、跨学科的广泛交流,将国际视野带进清华的同时,也用国际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微沙龙”是由清华大学校内O2O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为园子里的师生提供更有优质、更温暖的学术软环境,服务于同学的学科交叉需求,改善交流环境,培养交流习惯,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校师生关注公众号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随时发起或参加感兴趣的“微沙龙”,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兴趣社群,与志同道合者长期沟通交流。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吕婷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