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6月9日电 6月1日下午,首届未央书院-iCenter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项目挑战赛暨颁奖仪式在李兆基科技大楼举行。未央书院副院长李正操、院长助理林今,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副主任杨建新,校团委副书记王展硕,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课程授课团队,未央书院科协负责人以及20余位参赛同学参加活动。活动由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助理林蔚然主持。
![](/__local/E/36/A3/11F3173ED44111FA6C5285A537A_54B06D4D_1BD9B.jpeg)
李正操发言
李正操表示,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项目是对“三全育人”的生动诠释,很好地体现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五育并举”的育人成效,希望同学们在丰富的工程认知和实践过程中,深刻感悟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希望这种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能够助力同学们未来的发展。
![](/__local/D/5F/AF/B701BDD4C25515D48A1062BA8F1_CF51C231_18CFA.jpeg)
李双寿发言
李双寿表示,这门课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同学们运用多学科交叉,通过配合协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同时,课程提供的新形态劳动场景赋予了劳动教育全新的内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智能制造。
![](/__local/7/5E/D9/E6791573DD55357ED013989E5DD_005D5ED0_10BEB.jpeg)
王展硕发言
王展硕认为,同学们提交的作品体现出很强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特点,这得益于未央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希望同学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可以持续性地支持未来的发展。
![](/__local/8/29/C9/E74BA6D0E08E6D7B824E7A7271B_BC777FBE_21AC7.jpeg)
参赛同学汇报展示
![](/__local/F/9F/15/D693CEC9FA37D6484626F166054_7F23D08E_1DBE9.jpeg)
部分参赛作品
参加课程的25名同学组成了10支参赛队,完成了羽毛球捡球机器人、机器狗、避障引导机器人、全自动蛋糕机器人等10个项目。各参赛队对成果进行了逐一展示。
基础工程训练中心的授课教师们对同学们的展示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杨建新在总结点评中表示,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课程很好地达成了赛课结合的培养预期,希望同学们带着课程中的收获和积累继续在科创的道路上前行。
经过评审,屈之洲等13位同学获得创新实践奖,黄泽文等12位同学获得工程实践奖。
工程认知与创新实践课程是未央书院联合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共同打造的赛课结合项目。课程以智能机器人制造为内容,让学生在工程认知的基础上,根据特定场景和功能需求进行创新设计与工程制造实践。课程面向未央书院低年级学生,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创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思维、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与“未央十二宫”综合科创挑战赛相衔接,引导学生制作创新作品参与小组比拼,激发学习和创新实践热情,并帮助学生从比赛结果的反馈中对工程制造产生更深刻的领悟,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
![](/__local/5/1D/AB/026BD30C109263CF58A68195280_6435C331_824D7.jpeg)
师生合影
供稿:书院管理中心
编辑:徐子越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