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空气的精灵
——记2012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周斌
研通社记者 胥泽霞
图为周斌。
周斌,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6级本科生,2010级硕士生,师从赵彬教授,研究方向为室内空气品质。攻读硕士期间共发表SCI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2011年度优秀论文奖等。2012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
七点,天蒙蒙亮。清华园子里,自行车的浪潮还未涌现,可见的只是偶尔的浪花。其中一朵格外引人注目。一位男生,右手提两桶油,左手是器材包,不疾不徐,走出这静静的园子,开始了又一天实地调研的旅途。
他,就是周斌,建筑学院硕士三年级学生。
八、九点钟,清华园子早已热闹起来。很多人习惯性地查一下当天的PM2.5指数,“今天雾霾严重,尽量不要出去活动。”
可是,此时,北京西南郊区,周斌已开始一天的工作——到农家收仪器、读取室内空气污染相关数据,重新设定好,然后再把仪器放到下一户。送上一桶油,算是对乡亲父老叨扰之过的歉意。设备有限,两台机器轮班倒,一天读两个样本。更麻烦的是,机器有时不好用,必须不断调整、定位,“干半天活要耗一天的精力。”
就这样,周斌一个人每天在这条线上奔波来回,有条不紊。一干就是一个月。有人不免疑惑,这是导师给你安排的任务吗?现在,劳人筋骨的事情总是让人避之不及。“这个实验是我自己设计的。我觉得,做这些有意义。自己在实验室,用模型算来算去,用处不大。”周斌很实在。
周斌有一个本子,一天的行程与花销都记录在上面,工工整整。其中有一笔支出前写着:“导游”。笔者不免诧异,“你去农家采样还需要花钱请导游?”周斌笑着解释,“很多农家都有狗,这时需要当地人带路。敲门,把狗拴好。然后再采样。”
“那你被狗咬过吗?”
“嗯。不过没事,幸亏当时裤子比较厚,没有咬透。”周斌对此轻描而过。在那份淡定中,总有一份力量无法撼动。
用这些采样数据研究什么呢?
周斌师从建筑技术科学系赵彬教授,具体研究方向为室内空气环境中的颗粒物及多环芳烃污染人员暴露量分析。多环芳烃是煤、石油、木材、烟草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物质,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
为了解目前我国的相关污染情况,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美国环保署在这方面工作之细致、测试之多令我非常震惊,而在中国,很多地方还是空白。这些空白,如果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去做具体的调研、科研,就可能会被雾霾、烟雾、更或是上升的患病曲线去填充。”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需要能放心的呼吸。”周斌说,“我一直记得导师嘱咐我,做科研,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做。”经常,周斌会熬夜到很晚。孤灯一盏,对周斌来说,算不得累或孤独,倒是安静很多,没有什么可分心。
硕士以来,周斌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2篇SCI论文、3篇国际会议论文。成果不算多,但那是在科研道路上迈出的坚实第一步。研究生毕业后,周斌计划去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进行深造。学成,回国。为什么出发,他牢记于心。
“做有趣的学问,做有趣的人。”周斌这样写下特奖答辩时的主题。科研道路上,他一步一步去丈量。生活图景中,他快乐地跳出自己的弧度。
图为周斌近照。
周斌喜欢体育,刷微博时总爱看最新的体育消息。喜欢运动,打心眼里爱好踢足球。初一时,在一次运动中他不小心扭伤了腰,在家休养近一个月。虽然治疗以后一直坚持锻炼,但此后,为了避免再次碰撞,他只能去当守门员。
“站在守门员的位置,看球的角度会很不一样,跟从场边看球完全不同。”周斌说起足球很是兴奋。“从守门员的角度看,觉得场地好短。过了中场,球好像要到门里,特别刺激……如果能做一个精彩扑救,自己会回味好久。”
我们很多人会面临诸类的问题——生命中的意外,不管是好的,更或是糟糕的。哪怕面对不幸的意外,换一个角度,努力奔越,生命同样的精彩!
周斌喜欢看柯南,读福尔摩斯,听五月天。得空时,他会钻进清华园子里的一间教室,去听些关于经济、政策、历史的讲座。你我周围,可能就坐着那位腼腆的男孩,静静地听,快速地思考。他就是2012年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获得者——周斌。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