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新火趁年华
——记清华大学电子系2009级毕业生令狐昌洋
王冰冰
2013夏初, MIT校长的一封亲笔信寄到清华园,收信人是清华大学电子系2009级本科生令狐昌洋。这一年8月,他即将奔赴大洋彼岸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不仅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而且也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名额很少的校长奖学金。
宽阔的额头,灵动的双眸,令狐昌洋,这个年仅22岁的男孩因为在学期间的优秀表现,同时申请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博士全额奖学金,他最终选择了MIT。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有赖于昌洋对学术科研炽烈的兴趣与热情,而追溯这熊熊之火的燃烧之源,昌洋的家庭教育以及清华的学校教育正是赋予这团新火的引燃剂和助燃剂。
家庭教育 引燃新火
对于自己的复姓,令狐昌洋娓娓道来,他说“令狐”是周文王时期延续下来的复姓,一般是王族贵胄的象征。昌洋说自己家族有着严格的家谱,“昌”是字辈,后面的“洋”才是他自己的名字。
昌洋生长在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在昌洋的儿时记忆中,父母十分开明,从不强迫他补习课程或是参加课外兴趣班。从小学到初高中,父母从不对昌洋做分数和名次要求,只希望他能开心快乐地享受学习过程,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年幼的昌洋深受父母这种教育的影响,一直遵循着自己内心的兴趣来学习,从没感到丝毫课业负担与名次压力。
但这种不以功利为指向的家庭教育并不意味着父母对昌洋学习的放任自流。对于昌洋从小就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浓烈求知欲,父母总是尽其所能给予积极引导和学业帮助。例如,小昌洋对电学知识很有兴趣,父亲就把小昌洋介绍给学校里一位教电学的老师,小昌洋就经常跟着老师到实验室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还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小昌洋对电学知识的了解远远超过自己看书所得,各种有关电学的疑惑也都在实验中找到了答案。
父母还很重视对昌洋的视野提升和眼界开阔。昌洋小时候,父亲经常出国,每每回国都带回许多美食和小玩意,让小昌洋欣喜不已。年幼的昌洋从此便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无限憧憬,期待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走出更广阔的世界,见识更多新奇的事物。
清华教育 助燃热焰
昌洋的梦想是“去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所,跟一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去研究怎样改变这个世界”。梦想照进现实,高中阶段昌洋参加全国高中生冬令营,凭借聪颖才智获得了全国物理竞赛决赛铜牌和化学竞赛决赛银牌,也为他赢得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使他距离实现梦想更接近了一步。
在昌洋看来,物理、数学、生物等改变世界的方式是间接的,而电子等高科技方式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却更为直接。昌洋认识到电子是未来科技领域的核心,所以在咨询了多位学长选择专业的建议后,他选择就读清华电子系。
面对随即而来的专业内诸多具体研究方向的选择,昌洋开始了向学长和老师们的新一番咨询。昌洋十分欣赏李开复那句“Follow your heart.”他觉得学术科研要追随内心志趣,但这还远远不够,要建立在对事物相对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不然所做的选择难免有失偏颇也很危险。昌洋认为,“不会做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不够了解。”当时,昌洋找遍微电子下面各领域每个很“牛”的老师,去他们办公室聊科研和学术,一聊就是个把小时,有些老师在熟悉之后更是经常见面。昌洋觉得这些老师都是其所在科研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拥有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对学术热点和前沿知识的把握准确,可以“俯视”所在的科研和学科领域,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方式,帮助昌洋摸清了电子学科的所有脉络,在透彻了解之后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更有利于进行未来学术和科研方向的选择。
清华优秀的教学名师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激发优秀学生潜质潜能的良好催化剂。昌洋勇于探索和执着钻研的科研精神,得益于清华提供的课内外学习环境,从第一课堂的引领,到第二课堂的挑战,再到出国交流的提升等等。
从大一开始,昌洋便参与科研项目。他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的《智能车系统》和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的《Matrix3D虚拟现实》两个项目曾获挑战杯校级二等奖,这份成绩对于仅仅大一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十分出色。
昌洋在清华微电子所余志平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芯片研究工作,致力于用新材料制造出超高速的计算机芯片。在此期间,昌洋提出了世界上首个超高速四管双平衡石墨烯混频器芯片结构的理论,并完成了仿真验证,这项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器件仿真顶级会议SISPAD上。斯坦福电子工程系的Philip Wong教授在了解了昌洋的相关科研成果后,对此项工作非常赞赏并还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因为这项成果,昌洋得到IBM公司研究总部的邀请,他访问纽约向纳米科学家们展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理论工作。IBM公司负责纳米研究的主管费顿主任向他分析和总结了从物理上实现其设计的芯片的细节和难点,并鼓励昌洋从实验上实现这个芯片。
大三上学期,昌洋被学校选派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交换学习。交流期间,他选修的三门物理和电子工程领域的博士高年级课程都获得了最好成绩A级。在威斯康星大学的五个月中,昌洋加入了领域知名的Robert Blick教授的科研小组,在微电子所实验室展开了对硅基量子自旋器件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测量电磁场对器件影响的方法。在大四之前的暑假,昌洋还获得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暑期科研的机会。通过在MIT短短一个月的实验学习,回国后的昌洋在清华-富士康纳米中心的设备支持下实现了自己长期以来设想的芯片设计。
昌洋的科研成果相继发表在RPGR会议和Chinese Physics B杂志上,他还向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杂志投稿。位于硅谷的惠普实验室副总裁Stanley Williams在来清华访问时,高度赞扬了昌洋的科研探索,并向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介绍昌洋的科研成果。
结语
在校期间,昌洋入选清华星火班特殊拔尖学术人才培养计划,并由于突出的科研成果而被评为此届唯一的“星火优秀学员”,获得学校授予的“学术帝”称号。在清华大学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昌洋作为星火班代表进行汇报,获得充分肯定。
毕业前夕,昌洋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毕业生座谈会上向校长陈吉宁汇报自己的学习经历。同时,他还受清华招办邀请作为清华优秀学生代表出席新浪直播发布会,通过对自己学术之路和科研经历的介绍,让更多学子了解清华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与提升。暖炉更助新焰旺,愿昌洋的学术之火在未来燃烧得更加炽烈和持久!
编辑:李 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