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7月26日电 7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电机系主任康重庆教授,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俞乐副教授,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管周锋,帝国理工学院戈兰·斯奇贝克(Goran Strbac)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名誉主席、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校长鲍勃·克莱恩(Bob Cryan)教授,英国国家科研与创新署(UKRI)中国处主任博大力(Daniel Brooker)等参加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北京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师生代表60余人参会。
参会人员合影
康重庆、戈兰·斯奇贝克、鲍勃·克莱恩、俞乐分别致开幕辞。
康重庆致辞
康重庆表示,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合作产出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共同承担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互派博士后和研究生访问学习,共同组织7次国际会议专题分会和多个国际期刊专辑,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双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也证明联合研究中心团队有意愿、有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戈兰·斯奇贝克致辞
戈兰·斯奇贝克回顾了帝国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在联合研究中心合作框架下产出的科研成果,希望在联合研究中心平台的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鲍勃·克莱恩致辞
鲍勃·克莱恩介绍了英国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指出双方成立的联合研究中心及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合作符合中英高校的全球发展战略,希望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展合作。
俞乐致辞
俞乐介绍了碳中和与能源智联(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arbon Neutrality and Energy System Transformation,CNEST)项目,该项目将建立健全且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联合国际能源工作者以达成国际共识,重点研究智慧能源互联网系统建设理论、全球碳排放网络的关键技术,建立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实现国际广泛参与的开放式能源系统创新生态。
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电机系张宁副教授主持特邀报告环节。戈兰·斯奇贝克与张宁以“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进展”为题作报告,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王轶申博士以“面向电力系统运行的智能计算”为题作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孙铭阳助理教授以“基于人工智能低碳能源系统智能决策”为题作学术报告,燕山大学丁世兴讲师以“综合能源系统经济低碳协调分析与碳中和转型”为题作学术报告,伦敦大学学院陈波立讲师以“自适应估计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题作学术报告。
特邀报告结束后,周锋、博大力、贺克斌分别致闭幕辞。
周锋致辞
周锋表示,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目标与能源基金会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相吻合,能源基金会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方面的研究。
博大力致辞
博大力表示,中英合作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需要系统性革新与全行业配合。此次研讨会树立了国际合作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一面旗帜,期待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成果产出。
贺克斌致辞
贺克斌表示,联合研究中心为研究低碳经济安全的电力能源系统做出了重要探索,实现碳中和需要源网荷储四方面协同。为此,需要从系统层面分析能量流、物质流、碳排放流以及信息流,各部门各行业需要通力合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共同努力。
研讨会的前一天,联合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举办了2024年年度会议。
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智慧电力及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于2019年3月成立,2022年12月续签第2期合作协议,在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能源转型、电力电子装备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先后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后50余人。
供稿:电机系
编辑:李萍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