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做客清华时事大讲堂 透过中国传统社会剖析官本主义
清华新闻网11月1日电(学生通讯员 王笑晴)10月28日晚,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做客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第133讲,以“官本主义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学反思”为题发表演讲。讲座以中国官本主义的历史传统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官本主义的实质、表现与破解途径。讲座现场建馆报告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图为俞可平做客清华时代大讲堂。张天 摄
俞可平从现代社会中诸如国企和学术领域行政化的现象切入,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深入分析官本主义产生的根源。俞可平认为,在传统中国统治者因为占有政治权力才占有经济资源,并进而享有社会统治地位,体现了权力的决定性作用。官本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政治形态,其中权力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支配着包括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内的所有社会资源的配置。
对于官本主义的表现,俞可平从官本位的等级社会体系、社会荣誉体系、资源分配体系、社会礼仪体系、等级特权体系以及官本位的文化价值体系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还论述了官本主义与民本主义、君主主义、专制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他强调指出,用公民的权利本位取代官员的权力本位,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根本方向。民主和法治才是破解官本主义的唯一途径,呼吁大家客观认识作为一种传统制度和传统文化的官本主义,深入理解其合理性和根本弊端,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图为大讲堂现场。张天 摄
在主题演讲后的提问环节,俞可平用将近一小时的时间与现场同学做了交流互动。对于同学们提出基层腐败如何解决的问题,俞可平提出应该从官员选拔、权力制约和监督惩罚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而对于观众提出的他怎样看待政府“智囊”角色,俞可平表示,传统社会中极其重要的智囊,在现代社会中其角度和作用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我们强调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科学的决策咨询体系上,不应再把关注重点放在“智囊”上,而应放在“智库”上,即各种专业性的政策咨询机构。“知识分子不能太功利,其本职应是为社会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思想。”他说,“一个没有伟大思想家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矮小的民族。”针对有同学提出精英主义才是官本主义发生作用的重要原因,俞可平认为精英主义确实是对民主政治的反动,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认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既防止民粹主义,也防止精英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是关注人民的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俞可平结尾总结道,“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性,用民主和法治破除官本主义的遗毒,让公民的权利本位取代官员的权力本位,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时事大讲堂是由校团委宣传部主办的形势政策讲座平台。自2004年成立以来,秉承“时效性”、“高端性”、“权威性”的宗旨,通过举办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的讲座,帮助在校学生了解时事政策、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等珠江嘉宾为清华学生搭建了“处身校园,紧跟时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广阔平台
嘉宾简介:
俞可平,政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现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凯风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兼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教授或研究员,曾任美国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全球化、治理与善治。
供稿:校团委 编辑: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