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环境学院大气所第一党支部:将党建与教学科研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记者 黄思南

“守正创新,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深度融合”是环境学院大气所第一党支部近年来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制胜法宝”。作为学校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这支“美丽中国”的蓝天保卫团队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支部建在连上”优势,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双融合。2023年支部获评学校先进党组织(党支部),支部所在团队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4年,支部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让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

在环境学院师生眼中,大气所第一党支部“具有浓厚的研究教学、投入教学的育人氛围”。

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主题党日、调查研究……依托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组织生活,支部多次开展课程建设研讨,为教书育人水平提升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推动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学院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由支部党员郝吉明院士在1986年开设,有多名支部党员曾经或正在参与课程教学,先后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清华大学标杆课程等荣誉。

在一次围绕该课程开展的交流讨论中,支部党员提出,应当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每年都面向学生群体收集教学意见反馈,鼓励引导同学们对教材和课件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通过“回访”真实的学习感受,课程团队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授课方式,切实提升育人成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郝吉明等主编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获得了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和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2023年,党支部还在学院党委的统筹谋划下,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明确专业课程的思政定位和教学目标,提出包括家国情怀教育、法治精神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际视野教育、科学思维训练在内的多元思政教育体系。

现任党支部书记张少君感到,一次次有温度、见实效的研讨,令支部教职工和博士后党员改革创新的活力不断释放,立德树人的初心愈发坚定。与此同时,支部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落实到行动当中。

20241223-%E5%BC%BA%E5%9B%BD%E6%80%A7%E8%A1%8C%E5%85%9A%E6%94%AF%E9%83%A8%E7%8E%AF%E5%A2%83%E5%AD%A6%E9%99%A2-%E9%99%A2%E7%B3%BB%E6%8F%90%E4%BE%9B-%E5%90%95%E7%83%A8%E8%80%81%E5%B8%88%E5%8F%82%E5%8A%A0%E5%8D%9A%E5%A3%AB%E7%94%9F%E7%AD%94%E8%BE%A9.jpg

吴烨参加博士生毕业答辩

支部多位党员连续多年荣获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相关奖励,超半数教师党员担任了班主任、学生组组长、辅导员、招生骨干等职务。2024年7月,正值多位高年级博士生准备毕业的关键时期,支部党员吴烨出差期间突发疾病入院治疗,进行了开颅手术。术后康复过程中,吴烨为了加强语言康复,请人在课题组成员合照的背面写上每位同学的姓名,每天念着学生的名字练习。在完成第四次手术后不到一周,他便来到课题组组会现场,听学生准备最终学术报告的答辩情况。由于身体状况无法支撑一次听完所有学生的汇报,就将准备答辩的毕业生一一请到家中悉心指导。他鼓励大家按期答辩:“我现在一天可能只能看一页报告,但我相信我能看一页,你就能写两页,按照这个进度,你一定能顺利毕业。”用心用情,师德铸魂,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让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环境学院大气所第一党支部持续推动党建与科研工作融合互促,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成都大运会……一次次重大活动的背后,都有支部党员的身影,他们组成一支大气污染治理科研的“国家队”,集众智、攻难关、趟新路,为蓝天保驾护航。

2022年,“北京蓝”成为冬奥会靓丽底色。在这场保卫蓝天攻坚战中,大气所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通过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科学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包括污染源自动监控、机动车尾气监测、数字模拟测算等技防手段,为预防大气污染事件和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20241223-强国性行党支部环境学院-院系提供-党支部优秀老党员与青年党员交流活动.jpg

党支部优秀老党员与青年党员交流活动

结合科研团队中青年数量多、思想活跃的特点,支部注重从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青年党员干部。支部党员常常在微信群分享支部工作动态、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工作难题,组织党团员开展结对活动,激发团员青年“青春跟党走”的思想共识、“青春建新功”的行动自觉和“青春追梦人”的良好风采。

同时,支部高度重视传承的力量,多次邀请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为支部党员作分享、讲党课。张少君回忆,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次组织生活中,支部党员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为年轻党员同志讲述了清华大学大气污染防治的学科发展历程,激励大家牢记使命和肩负担当,立足国家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大需求继续团结奋斗。参会师生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大气所师生讲担当、讲奉献、讲团结的特质”,发挥青年智慧,贡献清华力量。

“大气所不变的使命和担当就是永远立足解决国家急需的问题,并努力引领学科发展。”面向未来,环境学院大气所第一党支部将深入把握学校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继承支部优良传统,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持续探索支部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中心工作中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将党建进一步深度融入教学科研一线,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清华新闻网12月23日电)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黄思南 徐子越

审核:王晓霞

2024年12月23日 18:57:2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