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9月23日电 9月20日,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平行论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沙龙在清华大学举行。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牛青山,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崔占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奎等出席活动。
会见现场
活动前,向波涛会见了李忠杰、牛青山、杨奎,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杨永恒、美术学院院长马赛等参加会见。
此次沙龙由清华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主办。向波涛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时也离不开中国的深刻参与和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与深厚积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入了坚实文化力量。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希望通过这场沙龙,加深各国学者间的沟通理解,以更广的视野、更深的洞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聪明才智。
叶桂平、朱安东、曹刚华、索罗宁(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发言
沙龙上半场,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曹刚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索罗宁(SoloninKirill)分别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共通性研究”“‘第二个结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从文明起源的‘共性’,走向前途命运的‘共建’”为主题发表演讲。
马赛、邰谧侠、阿格申·阿利耶夫、熊达云(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发言
沙龙下半场,马赛、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邰谧侠(Misha Tadd)、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AgshinAliyev)、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熊达云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全球老学’为人类共同财富”“学术翻译作为搭建文明沟通的桥梁”“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发表演讲。
上半场沙龙对话环节
下半场沙龙对话环节
沙龙对话环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人文清华”讲坛制片人张小琴围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当代人文学者如何有所作为”“世界文化的共通性及如何构建”与八名专家学者进行对话交流。
活动现场
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等100多人参加沙龙。
供稿:文科处
编辑:陈晓艳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