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晓霞
“欢迎回家!”春晖四月,紫荆绽放,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归家的温暖在清华人心间流淌。
4月28日是清华大学113周岁生日。莘莘学子来远方,共同为母校庆生。学堂路、二校门、大礼堂……熟悉的清华校园,满载青春的浪漫回忆;老师、同学、舍友……昔日的老师同窗,都是久别重逢的激动。
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续写。
回首来处,深深扎根祖国大地的清华大学,走过激荡人心的113年,欣欣向荣、辉光日新。
面向未来,砥砺奋进的清华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勇毅前行、再续荣光。
创新不已,向上不止
何为清华精神?季羡林先生这样回答:永葆青春,永远充满了生命活力,永远走向上的道路。
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清华大学“实干为先”。
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来临之际,4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主楼后厅举行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成立大会。校党委书记邱勇强调,这是一项走进人类心灵的事业,也是一项走向未来的事业。在这样的事业中,大学不能缺席、清华不能缺席,我们要永远以天下为己任、永远保持团结奋进的姿态,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4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成立大会在主楼接待厅举行。正如校长李路明所说,清华大学成立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就是要充分发挥力学作为基础科学的支撑和牵引作用,为工程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4月27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机制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一诺千金,报效祖国
4月28日,晨曦中,随着嘹亮的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师生校友全体肃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为母校送上诚挚的生日祝福。
“报效祖国 无愧清华”,这是毛裕贵与清华的约定,也是千千万万清华学子内心的坚守。4月27日,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主题视频《清华的约定》发布。“无论身在何方,你们都是清华的骄傲!”
又红又专清华底色,一生一世红色追寻。
砥砺深耕四十载,奋楫争先续华章。2024年4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4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经历十年风雨、绽放二十风华、彰显三十风采,塑造四十风格,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院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同一时间,“四秩春秋砥砺奋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40周年庆祝大会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至善社科,继往开来。”4月27日,由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作为改革开放后清华文科发展的孵化器,后来的一系列文科院系都与社会科学系密切相关,大批文科人才在这里成长成才。
无惧挑战,勇往直前
“无体育,不清华!”4月27日清晨,随着一声发令枪响,西大操场上的师生校友在一片欢呼声中迈出前进的步伐。在“清华建校113年,西操接力113圈”接力跑活动上,师生校友以接力奔跑的方式,为母校献上诚挚的生日祝福,身体力行地发扬清华体育精神,展现清华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月28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在东大操场正式开幕。激昂的乐声中,国旗仪仗队、校旗方阵、裁判员方阵、体育社团方阵、各院系运动员方阵和校友代表方阵喊着嘹亮的口号依次入场,整洁统一的服装展现方阵特色,铿锵有力的步伐尽显自信风采。40余项精彩纷呈的赛事一一开启,清华学子在拼搏中感受体育的激情,在奋斗中展现青春的朝气。
净化地铁空气的磁性过滤器、改造寒旱区户厕条件、多功能智能指环……“挑战,是一种信仰!”4月27日、28日,清华大学第42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对外展出,近300件学生创新作品、80余件实物作品、3项现场赛事吸引众多师生校友驻足参观。
盛世欢歌,共庆生辰
八音齐奏、管弦和鸣……满怀喜悦的清华人,用动听的音乐为母校送上最诚挚的生日祝福。
走到情人坡上,来到大礼堂前,在绿茵如毯的草坪上,一场场草坪音乐会仿佛让校友变回“曾经那个少年”。闭上眼睛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青春的美好记忆浮在心头。
唱啊、跳啊……4月28日,雨后的清华园盛装打扮,与归家的游子在欢庆热烈的气氛中共庆生日。
由学生军乐队等组成的队伍以一段妙趣横生的游园之旅,为母校庆生。
跆拳道、提笔作画、巧手剪纸……在紫荆操场等地,第二十届“清社年华”学生社团校庆嘉年华举行,设置70多项有趣的活动,让同学校友沉浸在校庆的欢乐气氛里。
“校友你好,请留下你的故事!”日晷旁、新清华学堂前,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发起的清华校友故事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五湖四海的“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和“报国清华人”,正在用他们的赤子之心和实际行动,在祖国大地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章!
相聚是火,四海为星
“这里曾经是我们的教室!”穿上紫色的清华T恤,在校园中找到曾经上课的教室。曾经的同桌、同学坐在一起,是魂牵梦萦的校园,是欢笑泪水的青春。
簇簇紫荆花,浓浓校友情,奋进的清华人,总会团结在一起,肩负使命、为国奉献,在实干中成就事业。
“我在读书期间就得到过学校助学金的资助,是清华真正改变了像我这样一个贫困乡村孩子的命运。”水利系1989级校友张帆说。4月25日下午,2023-2024学年度清华大学校友励学金大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截至2023年底,参与励学金捐赠的校友约4.1万人次,共设立446项冠名励学金,资助学生1.8万余人次。
“你好,老同学!”“这是你我共同节日,青春再燃烧一次……”4月27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秩年活动,温暖着每一位回家的校友。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校庆期间,1979级校友共同向在校期间任教服务的教职员工赠送感恩信和“暖心杯”表达感恩之情。
相聚时短,情谊绵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清华永远是我们的家!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百十又三,奋进中的清华大学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奋勇向前。
向前,始于立志报国的初心。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的清华大学,更加“知耻图强”、立志报国,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与祖国同行。
向前,源于铭记心间的精神。“水木清华的一石一木,始终滋润、陶冶着我的心灵……”宗璞先生在回忆母校时这样写道。113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滋润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
向前,成于实干苦干的行动。时光流转,学堂路、明德路、新民路、至善路……一砖一瓦见证了一代代清华人接续努力,以“实”为先、埋头苦干的身影。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如既往满怀信心,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清华新闻网4月28日电)
摄影:李派 苏小涵 霍元东 于乐言 刘凯欣 李智 史芳溪 刘杨博
编辑:王晓霞 徐子越
审核:刘蔚如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