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第十六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第686期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举办

清华新闻网11月8日电(通讯员 张潇源)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十六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第686期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大会海报

本届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承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Frontiers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期刊和哈希公司支持。会议以“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为主题,会期四天。

姜培学致辞

会议开幕式于10月29日上午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培学致开幕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作为特邀嘉宾作大会主旨报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丹纳赫水平台、哈希公司等单位的嘉宾代表出席开幕式。

姜培学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他指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根源出发,统筹治理方案,多学科交叉应用。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围绕此目标搭建了高起点、高水平、最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姜培学对本届会议首次设立以工程博士生群体为中心的“环境工程科技发展与创新论坛”表示肯定,并指出,该论坛有助于促进环境学科交叉融合,开辟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姜培学鼓励同学们在充分交流中碰撞思想、增进友谊,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

曲久辉作报告

曲久辉以“选题与立项之问”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提出,在选题与立项时有五点非常重要:第一,要力争想法与需求的统一,并保持选题的清醒与独立;第二,要对已有相关研究和研究局限作出科学准确的描述;第三,要确认项目的创新点和先进程度,并深入思考项目可能失败的理由;第四,要了解研究的关注者,并对他们的真实关切作出实质性响应;第五,要知道研究如果成功会带来什么改变。他希望青年学者要探索原创性科学和技术,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黄晶作报告

黄晶以“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展望”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他认为,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统筹谋划、精心设计、系统分析,建立从低碳到零碳和负碳的技术体系布局与发展路线图,重视系统解决方案以强化耦合优化与协同增效。双碳目标下,只有技术、政策、市场共同发力,才能更好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大会设“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化学”“大气污染与控制”“环境生态健康”“双碳目标实施路径、机制与政策”“环境经济、管理与政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七个分会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潘丙才,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杨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霍守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温宗国、鲁玺,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胡艳军作为特邀嘉宾在各分会场作报告。245位博士生通过口头报告分享科研进展,164位博士生通过海报展示学术成果。

10月29日下午,环境工程科技发展与创新论坛举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岳东北为论坛致辞,哈希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秦晓培作为特邀嘉宾在线上作主旨报告。24位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分享成果与进展,围绕行业低碳发展和产业技术升级等问题展开研讨。

会议首次设立三场专题工作坊,聚焦交通排放的大气污染与健康效应、土壤复合污染过程及综合整治、碳中和路径的模型与现实等环境科技重要前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欢、西澳大学教授南希·博兰(Nanthi Bolan)、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段宏波作主旨报告。37位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与博士生受邀参会并开展交流与讨论,近600人次线上参会。

张潇源致闭幕辞

11月1日上午,会议闭幕式举行。会议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张潇源致闭幕辞。会议组委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生黄俊龙与2019级博士生陈佳聪分别主持和作会议总结。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1级博士生徐佳敏、清华大学2020级博士生王刘炜、北京大学2018级博士生张译丹作口头报告。会议在热烈讨论中落下帷幕。

供稿:环境学院

编辑:覃霞

审核:郭玲

2022年11月08日 15:53: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