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选择到基层成为一种潮流
来源:光明日报 2013-5-22 邓晖
在清华大学,选择去基层、重点行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曾经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毛捷博士毕业后主动选择到贵州安顺黎阳高新区工作;硕士毕业生索多整个求职过程只提交了一份简历,那就是回到家乡西藏基层就业;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魏鲲鹏博士毕业后选择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携笔从戎到空军装备研究院就业;赵云龙,这个集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和优秀辅导员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职场香饽饽,则选择到成都龙泉驿区工作,事实上,他的选择在豪迈中带着浪漫——他的女朋友孙永铎已于2012年到位于成都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
2013年,学校进一步以“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引导和激励毕业生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和国家需要,到基层、到重点单位建功立业。
清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熊义志介绍,在把十大类行业和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人才相对紧缺的地区作为引导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基础上,该校每年组织近2000人次参加就业实践,帮助毕业生了解重点单位;全面实施“彩虹计划”,根据毕业生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就业取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就业资源匹配。同时还充分发挥就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由党委书记或校长亲自为赴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送行和颁发“启航奖”。
引导学校到重点单位就业,不仅要“去得了”,还要“干得好、留得住”。为此,学校积极构建职业发展支持体系,通过开通“校园招聘直通车”、开设职业发展课程、设置励业基金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科学发展成才报国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学校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逐步构建起了以“创业启蒙—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创业实践”为内容,以“全过程累进支持、全方位匹配资源、多方协同支持、强化实践训练”为机制特征的创业教育体系。池宇峰、童之磊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创新人才,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
“扶上马,送几程”也是清华就业工作的重要理念。学校主管领导坚持每年亲自把到边疆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送到工作岗位上。2011年设立“励业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青年校友职业发展,目前已经筹集经费600余万元。2012年,学校首次颁发“励业金”,奖励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青年校友,额度达到1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