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举行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分会 关注创客交叉融合空间的构建
清华大学驻校创客项目同期启动
清华新闻网11月7日电(记者 王冰冰)11月4日下午,以“创客交叉融合空间的构建”为主题的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分会——创新实践教学研讨会在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举行,“创客功夫、清华派”清华大学驻校创客项目同期启动。
工业工程系副教授顾学雍以“摩尔定律与高等教育:清华模式的机遇”为题进行主题报告。他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清华大学第一门挑战性学习示范课——极限学习(XLP)课程实践,提出引进驻校创客项目以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效果与覆盖面的观点。顾学雍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目标应让整个协同学习的组织配合学生个人的特长,从全球网络灵活地调度产业界的智力资源,通过这种发挥摩尔现象优势的教学方式让群体学习效果实现超线性成长的速率。
美术学院副教授付志勇以“‘大学2.0’——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为题进行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清华创客空间的构建方案和清华O2O创新汇聚平台的阶段进展,并在清华美院交叉学科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在常规教学和科研模式之外,探索学生自我驱动与参与式研究模式的观点。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教授杨建新就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开展及未来校内工程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规划,做了题为“校内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情况汇报”的主题报告。杨建新介绍,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作为校内最大的实践教学基地,努力建设开放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服务。通过“促课、促赛、促团”等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多角度服务。
学生社团创新社的钟音同学结合自己团队进行伺服电机的驱动与控制研究、模拟传感器设计制作等创新活动的经历,讲述参与创新活动的感受。他认为创新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增加了跨学科知识技能的储备,同时锻炼了自我管理与职业规划的能力。清华创客空间协会的毕滢同学介绍了参与“创客马拉松”、“ 创意周末”等团队活动的体会。
图为讨论会现场。记者 智斐 摄
会上,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介绍了研讨会的主旨和相关活动。教务处副处长孙宏斌在总结发言中说,希望创客活动与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创意、创新、创业氛围。同时希望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通过构建创客空间,实质性推进中心的教学改革,实现“优化基础训练、强化创新实践”的转型。
交流环节,与会代表分别就创新实践与“创客”主题发言。工业工程系副主任张伟认为,要通过教师引导,营造创新环境,树立创新导向,鼓励学生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査建中结合自己在清华的学习经历,建议在学校进行引领未来职场的创新活动以及由市场驱动的创业活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闻星火在发言中说,“创客”作为一种全新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从个性化成长到团队成长的全面培养,使学生从中获得自我定位,并了解未来职业方向、学习规划职业生涯。台湾佐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传勍从业界角度发言,希望通过“创客”活动对学生进行交叉学科训练与角色分工,同时整合企业资源与海外资源,使企业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接轨,使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从而形成系统的协同机制。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工业工程系、美术学院共同主办。教务处、校团委、美术学院、工业工程系、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法学院、人文学院、经管学院等院系教师代表,天空工场、创新社、清华创客空间等学生社团的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
会后,“创客功夫、清华派”清华大学驻校创客项目启动仪式在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数控加工车间举行。清华创客活动引入者、工业工程系副教授顾学雍主持活动并表示希望通过清华驻校创客项目,对清华的教学方式和校园文化体验带来新气息,让学生们从参与创客活动中领会不同于传统校园活动的视野。活动还邀请到全球创客空间运动大师Mitch Altman进行现场演讲。
“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Hacker/Maker,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的活动内容,经常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性以及密集的知识含量,所以可以视之为一种新的知识传递方式。清华大学驻校创客项目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的学习互动,提升跨学科的技术与创意交流。驻校创客人士来自国际和国内的顶级创客,以指导员或共同创作者的身份参与项目,将在项目从诞生到成长与孵化产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创客的技能特长,辅助学生团队共同开发具有挑战性的产品,同时帮助清华学生与团队在全球范围的人才网络中建立人脉关系。学生可以与创客共同参与具有原创内涵的产品或内容开发,近距离接触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创客文化、创客运动和创客理念,主动参与具有创意、实践创新、协同创业的各项学习活动。驻校创客项目将涵盖创客讲座、创意工作坊、创客功夫茶会、极限挑战课程、学生团队研发项目等活动。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