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交流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12月2日电(研通社记者 张卓)11月28日晚,201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交流会在主楼后厅举行。校长陈吉宁、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出席了分享交流会。
2013年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经过院系推荐、专家评审评议、校务会审议等环节,共有10名同学获得本年度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其中博士生7名,硕士生3名。作为整个评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位特奖获得者在分享交流会上讲述了各自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图为陈吉宁作总结讲话。研通社记者 李钧翔 摄
微纳电子系2009级博士生田禾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新型石墨烯电子器件,他把解决中国的“芯片危机”作为自己的使命。读博期间,他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被国际电子器件领域最著名学术会议IEDM接收。机械系2011级硕士生李国轩与大家分享了自己通过跨系合作、成功研制出性能优越的机器人抓手的经历。在准备机器人设计大赛的短短4个月时间里,他与自动化系的李博闻同学合作,成功解决了机械传感和控制等关键环节中重要问题。李国轩总结说,科研中有时碰到的困难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时,寻求外部更加专业的人的帮助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图为物理系2008级博士生冯硝作分享展示。研通社记者 李钧翔 摄
物理系2008级博士生冯硝在世界上第一个制备出了具有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磁性拓扑绝缘体样品,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特奖获得者里唯一的女生,她展示出了特有的优雅和自信。她说,女生既可以在工作中做强悍的“女汉子”,也可以在生活中做优雅的女博士。环境学院2011级博士生Hamid是清华第一个获得特奖的留学生。在读博期间,他的学分绩排名为同方向学生的前三名,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会议论文7篇。课余生活丰富、对中国文化有极高兴趣的哈米德,在一次参观天坛的活动中受到中国古建筑的启发,同时又对佛教中狮子纪念品的圆孔结构印象深刻,并将灵感成功应用到可控结构三维大孔催化剂的制备中,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图为研究生特奖获得者、来自伊朗的留学生Hamid作分享展示。研通社记者 李钧翔 摄
社科学院心理学系2010级博士生喻丰以“不是因为开心才笑,而是因为笑才开心”为开场词,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良好科研心态养成的过程。与很多人做学问的出发心态不同,喻丰认为自己“不是因为对一个问题感兴趣才去研究,而是在研究中越做越感兴趣。”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乐于科研之道,是喻丰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化工系2009级博士生张如范作为主要参与人,制备出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实现了宏观长度碳纳米管的光学可视化及宏观尺度下的可控操作。展示中,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勇攀科研高峰的经历。他说,攀登科学的山峰,没有那么多的安逸可言。只有百分百的付出,拿出勇气面对挑战才能最终登上山顶。他最喜欢引用王安石的话“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句话也是其艰辛而充实的科研生活的最好写照。
图为陈吉宁与获奖学生及部分获奖学生导师等合影留念。研通社记者 李钧翔 摄
此次分享会还设置了特奖获得者访谈交流环节。在主持人的提问下,其他4位特奖获得者一一分享了自己在清华奋斗和成长的历程。化学系2011级硕士生徐俊自本科起学业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第一,且担任过本科生带班辅导员。他表示辅导员工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快乐,只要能处理好社工和学习的关系,就会在快乐中收获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化学系2009级博士生吴宇恩则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特奖获得者。刚来到清华读本科时,他的学业成绩一直不理想,但他坚持不懈,善于合理安排时间和运用哲学思想进行人生规划,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机械系2009级博士生李津津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大家介绍了学术与志趣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追求科学真理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断追问、保持一颗好奇心。化工系2011级硕士生张同宝向大家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导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从导师身上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做科研,更学到了担当和感恩。
图为分享会现场。研通社记者 郑 哲 摄
在听完10名获奖同学的交流分享后,陈吉宁代表学校对这些同学及他们的导师表示祝贺。他说,从同学们的故事中看到了清华研究生的成长过程,看到了研究生同学所拥有的乐观、成熟、坚持、努力等优秀品质。他指出,清华的研究生要致力于成为贡献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的“future leader”(未来领导者),用自己的理念、行动去影响其他人,共同应对挑战、改变世界。这不能只是依靠聪明才智,或是知识能力,更有赖于自己长远的价值追求。清华是一个有梦想、有故事的地方,陈吉宁勉励大家去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编织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
史宗恺在讲话中勉励大家把获奖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毕业后努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黄红选介绍了201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的评选情况。
本次分享交流会内容精彩、生动,环节设置紧凑、充实,台下座无虚席,其中不乏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今天的特奖分享会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演讲者们都极具魅力和激情,他们的事迹对我来说非常具有鞭策力。”活动结束后,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评选方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以专家商议评审、投票代替公开答辩方式确定特等奖学金候选人。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要求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其中博士还要求有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侧重于其科研工作的科学意义和创新价值,不能仅以发表文章的数量或杂志的影响因子来衡量其科研成果;硕士要有突出的创新能力或者职业发展能力。
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小平,部分研究生特奖获得者的导师,以及全校5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