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惠泽社会 扶贫锤炼人才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十周年回顾(四)
记者 刘蔚如
收获希望:知识与智慧在这里传递
2013年8月,清华八七同学会、清华校友企业人俱乐部会员及家属,与张北县馒头营乡中心小学师生同吃一顿饭、同上一堂课、同做一次课外活动,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贫困县孩子们向清华的扶贫教师绽放开心笑容。
“感谢这次清华培训之行,我们听到了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这是来自湖南湘潭的周亚和罗霄山在结束培训后写下的话。十年来,清华大学的教育扶贫工作,不仅培训了百万人次,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通过培训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提高了自身的发展能力。
中小学师生培训是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的主体之一,为了准确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培训效果,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在全国各教学站中抽查了100个教学站的运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5%教育扶贫项目开展地区的受访人群表示,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开展,使得当地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转变了学习态度,更加自信,对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80%的教育扶贫实施地区的教师认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非常优秀,适合贫困地区的教师,课程学习帮助他们更新了教育理念,转变了教学态度,获得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73%教育扶贫项目开展地区的受访人群表示,中小学师生的培训课程,提高了乡村师生的素质,使得该地的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
长久以来,河南安阳市滑县慈周寨乡第五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王利巧心中都存在着困惑:“我想把自己的知识充实一些,能够教孩子们更多一些。我经常梦见我去上学,我现在还是想去上学,我觉得我的知识不够用。但我想去学习,却又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我经常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朝哪方面发展。”幸运的是,自参加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以来,王利巧和同事们都通过滑县教学站接受了培训,“清华大学的课程让我以往困惑和迷惑的东西,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王利巧说,同时,原本内向、害羞的她也开始变得自信、大方,教学方法也变得灵活有趣。她的同事王丽芳更是来到清华与名师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有一些我弄不懂的问题,当面交谈以后,我心里就明白了。以后就敢大胆地教,就敢大胆地使用这种方法,这是我最大的收获。”王丽芳高兴地说。
甘肃省渭源县龙亭中学的谢文琼形容远程培训课程给予自己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财富”。她说:“每一天都可以聆听到教育专家精彩的报告,听取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予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白天上完课,晚上回到家里,她还会重新翻看课堂笔记,并开始思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对教材知识去复制粘贴,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群群对知识向往渴求的、有灵气的未来创造者,我们给予他们的,是以后生活的技巧,不是生搬硬套的知识。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如果死气沉沉,没有技巧,没有生命,我们的孩子怎么有好的未来?”正是这样的思考,让谢文琼决心“一定要学习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江西省安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5年开始,安远县与清华大学联合实施教育扶贫项目,每年都要培训各级基层干部、乡村医务人员、中小学教师以及高考学生达4000人以上,由于培训效果很好,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很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高考生的辅导培训,教学站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为此,安远县提出希望清华大学在安远县十八个乡镇和县直中小学再投资建立29个二级站,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办公室很快就答应了这项请求。“二级站建成以后欢呼声一片,师生们能在不出门的情况下聆听到全国最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授课,大家都激动不已。”安远教学站代表唐伟仁说,“正因为有清华的教育扶贫,我们安远县的教育升学率得到了大踏步的提高,由2005年前的全市后三名一跃成为现在的全市前三名。自2006年到现在,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
此外,清华大学还先后组织了35期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已经培训全国各地校长18946名。校长的培训注重探讨怎么根据当地的条件找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方法,经过系列培训,校长们变得更加注重教学的艺术性,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河北大名县明德实验小学的范振景说:“专题培训不仅为贫困地区的薄弱校开出了一剂‘良方’,而且让处于困惑中的校长们心中豁然开朗,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之火,扬起了自信风帆,让大家意识到教育必须从细微处抓起,也让我们深思:新时期下德育工作如何开展到实处?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哪里?”
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也一直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湖南省依托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资源,开展了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党员干部创业强基活动,推动乡镇干部学一门技术、带一批群众、兴一项产业、促一方致富,全省70%的乡镇干部掌握了1门以上实用技术,结对帮扶60多万农村党员。“通过推广‘课堂+基地’、‘课堂+企业’、‘课堂+协会’、‘课堂+合作社’等教育扶贫学用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民创业的组织化程度,成立蔬菜、花卉、水果等专业协会2800多个,培育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1620个,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500多个,带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50万户低收入贫困家庭走上智力脱贫道路,摆脱了贫困。”湖南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雷忠胜介绍说。
新疆区委组织部得知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后,积极引进清华教育扶贫资源,将干部培训课程全部放在新疆的昆仑网上,让全疆的基层干部分享清华的课程。每周二和周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市、县、乡镇、村的领导干部都会准时坐到当地的党员干部学习中心,聆听来自几千里外的清华大学教授专为他们讲授的“特区经济建设”的课程。干部培训调查结果显示,93%的地区认为干部培训的课程帮助当地干部拓宽了眼界,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了工作思路,执政能力得到提高,对日常工作起到了帮助作用。
2013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新疆迎宾馆接见了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吉林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原副主席林炎志,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育扶贫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阎桂芝和教育扶贫办公室一行。张书记表示早闻清华教育培训效果的优秀,并提出针对新疆地域宽阔、距离北京路途遥远的特点,大规模组织干部赴京学习不现实,希望更多借助现代远程方式组织更多基层干部受益于清华优质教育资源;张书记还对清华教育扶贫项目带给新疆的85个远程教学站点,特别是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建设的双向教学站,以及几年来资助262名党员干部、无偿组织466名中小学教师分批次赴清华学习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结束后,张春贤书记指着悬挂在接待厅中的一幅风景秀丽的挂毯问到:“你们去过新疆这个地方吗?”清华大学的老师们回答到:“没有。来新疆多次了,每次都因工作安排得很满,没能抽出时间去这么美的地方看看。”张书记感慨到:“清华人来新疆是做实事来了。”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