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知识惠泽社会 扶贫锤炼人才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十周年回顾(六)

记者 刘蔚如

汇集力量:让教育扶贫惠及更多人群

   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分布图。

    河南滑县王利巧老师参加完“清华伟新教育扶贫教师培训班”之后,与孩子们分享收获。

  教育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来自各方的力量共同努力。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发起单位,十年来坚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建立了一直能吃苦、甘奉献的专业化队伍,他们都是熟悉国内外扶贫政策及其最新发展,能够组织策划培训课程的专业人才。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项艰苦而繁琐的工作,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交通不便利、居住条件差等原因使得他们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瘦很多;而且是一项在出差过程中可能面临危险的工作,清华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的吴庚生教授曾3次赴贫困地区进行卫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一次在汽车里度过了四天四夜,一次由于饮食不习惯诱发急性胆囊炎住院20天,这样的事例真是数不胜数。

  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保障,很多清华教师都义务加入到教育扶贫的工作中来,十年来已经累积形成了一批由清华大学各院系、附中、附小、附属医院、清华科技园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外文系罗立胜教授2008年冬天赴贵州余庆巡讲时,遇到百年不遇的一场大雪,车在山路上艰难前行,罗老师祈祷能够按时赶到为乡村教师们讲课。有人问他为什么年年都要去贫困地区巡讲,他说:“我们都是清华人,应该为贫困地区做些他们需要的事情。”接到为云南迪庆贫困地区做培训的邀请,正在贵州出差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吴贵生教授二话不说就上了飞机。连日的奔波劳累加上高原反应,年逾花甲的他下了飞机就带上了氧气,但依然不顾大家的劝阻,坚持吸着氧气讲完了课程。在“清华大学——克什克腾旗政法干部培训班”上,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教授不仅为学员作了精彩讲授,并当即对贫困学生进行了捐助。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环境系郝吉明院士、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老师……这些清华名师不管平时的教学科研工作多繁忙,一旦需要他们为教育扶贫讲课时,都会欣然应允。

  来自安远教学站的唐伟仁曾说:“与清华大学合作这么多年,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清华人那种为了事业忘我献身的工作精神和执着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扶贫事业做好,让清华的扶贫种子在我们的土地上结出硕硕果实。”

  清华大学的校友们也纷纷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中来。校友林炎志组织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捐资支持晋绥地区的教育,他本人更不远千里多次奔赴贫困地区为清华大学领导力论坛等活动授课,他的讲座在当地产生了热烈反响,被基层干部群众称为“思想的盛宴”。

  在早期清华大学推广教育扶贫项目过程中,就得到了国家各部委、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在贫困地区进行定点帮扶的挂职干部的大力支持。他们帮助清华大学联系贫困地区并介绍教育扶贫项目,陪同清华大学工作人员考察建站地点并提供培训需求。建站成功后,各位挂职干部一如既往地帮助清华大学后期跟踪调研并指导教育扶贫工作在当地的开展。

  随着各地远程教学站的陆续建成,清华大学教育扶贫网络也引起了国家部委的关注。中宣部委托清华大学利用远程教学站开展了“三下乡——城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研修班”,举办了“三下乡——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国家卫生计生委借助清华远程教育平台在基层建立了507个远程宣传站,对基层卫生计生干部开展大规模培训。

  凭借踏实的工作和良好的效果,清华大学的教育扶贫工作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从2006年开始,清华大学和美国王氏基金共同发起开展了“中美大学生暑期教育扶贫社会实践活动”,2010年起香港曾宪备慈善基金开始支持此活动。截至2013年共有1800名清华大学师生和537名外国师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他们为当地中小学师生进行英语培训、计算机辅导、社会调查、专题讲座、文化交流等活动,不仅为贫困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也使中美师生深度了解了中国国情,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中西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桥梁。一位当地学生在临别赠言中写到:“你们的到来带给我很深的震撼,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新的认识。使我更加有斗志,有信心。”

  香港伟新教育基金一直支持清华教育扶贫工作中的中小学师生培训项目,并帮助他们建立现代远程教学站收看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并支持清华大学将面向贫困地区英语教师大规模在线培训课程纳入清华“学堂在线”;……截至2013年12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共为教育扶贫项目拨款人民币1747余万元,接收境内外各类捐款人民币4434余万元,港币129万元,美元18万元。2011年香港伟新基金注入本金3000万元人民币,在清华教育基金会设立了“教育扶贫基金”,随后清华87级校友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学员朱桂莲女士也积极捐资支持,为可持续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每年都有近180万元的利息用于教育扶贫工作。

  回首十载,白驹过隙。如今,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第一阶段的建站工作已基本结束。3000多个教学站就存在3000多种对教育资源的不同需求,如何更好地设计出符合贫困地区需求的课程资源,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网络的作用,成为接下来摆在清华人面前的一个挑战。

  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在教育扶贫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表示:“清华大学将在全面深化学校改革的总体框架中谋划和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改革创新,义不容辞地继续做好教育扶贫项目,为切实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加快小康步伐,为实现十八大确立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襄桦

 

 

2014年03月04日 16:10:2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