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来一场科研的狂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5-29 陈彬

  日前,在清华大学罗姆楼的多功能厅里,一场“派对”正在进行中。

  音乐、舞台、红地毯、签名墙……一切似乎和普通的派对没什么区别。但其实这里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内容,比如大厅一旁摆放的一百多幅学术海报,每幅海报上都展示着一个构思精巧的科研项目;再比如,参会“嘉宾”之间交流的话题并不是新潮时尚,而是科研创意、学术心得。当然,这些“嘉宾”的身份也有些特殊——他们几乎全部是清华大学各学科的本科生。

  这里是“科技创新,星火燎原”清华大学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星火计划”)年度总结会的现场。这些学生能够相聚在一起,只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星火计划”学员。

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所谓“星火计划”,是清华大学学生处、教务处和团委在2007年共同发起的一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邴浩是这样总结该计划的内容的。

  “星火班每年在当届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选拔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潜质的学生,以自主创新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术上的锻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邴浩说。

  从2007年到2014年,“星火计划”一共开展了7期。就在此次的总结会上,“星火计划”8期的学员也手挽手出现在了师兄、师姐们的眼前。也正是在这一期期的培养过程中,“星火计划”的组织者们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育人之路。

  比如在人才选拔方面,传统项目主要依赖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选拔学生。而星火班以学生自主立项为选拔依据,通过设置三个项目验收的时间节点,动态观察与评估学生,从而有效甄别出其是否真正具有学术热情和兴趣。

  再比如学科配置方面,“星火计划”十分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其学员覆盖了全部本科生专业,在培养期内,通过小组定期的学术讨论,促进不同学科学生在同一方向下的交流与碰撞。

六环节直指育人软肋

  作为“星火计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邴浩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在他眼中,这群“星火学员”与其他学生的确不一样。“一次,我和学生们坐火车去外地,其他卧铺车厢里,人们都在闲聊、打牌、吃东西,唯有我们的车厢,学生们都在埋头读书,没有一个人浪费时间。”

  那一次,邴浩是和学生们一起到外地企业调研,经过精心准备,学生们在那家企业提出的问题都落在了“节骨眼”上,这让企业领导对这群稚气未脱的学生刮目相看。

  事实上,带领学生到国内产业密集区进行实地调研,只是星火班“六环节”育人的其中一个环节。据了解,人才培养过程中,星火班探索出了一种本科研训模式,该模式包括必修、限选和任选等考核机制。其中必修环节包括学生讨论,限选环节包括自主立项、赛事参与,任选环节则包括产业调研、海外研修和国际会议等。校团委将对学院培育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由星火班结业。而在这中间,不论是必修的学生讨论,还是选修的产业调研、海外研修,都直指创新人才培养的“软肋”。

  以每位学员都要经历的学术讨论为例。据邴浩介绍,星火班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讨论与集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星火班十分注重学术大师对于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等学术大家都曾与星火班学员进行过小班座谈。仅2012年春季学期,星火班就邀请到了朱邦芬、姚期智、丘成桐等多位院士开设学术创新讲座。

学术如此,人生亦如此

  在此次总结会上,组织方特意设了一百多幅学术海报,每张海报上都介绍一个“星火学员”的科研项目,并在上面附一段学员的学术感言。其中,星火六期的学员李赟铎是这样说的:“在星火,有幸认识了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交流,从小伙伴身上学习多元的思维方式,才使自己有真正的长进,学术之道如此,人生之道亦如此。”言语间流露着对“星火”的感激。

  “星火计划”其实也应该感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给“星火计划”带来了太多的成绩与荣耀。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星火计划已培养了七期共339名学员,这些学员共发表128篇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及A类国际会议论文、5人次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59人次获得全球或国家级赛事奖项。

  在总结会现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表示,希望“星火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成就伟大的学术目标。“因为同学们的努力,这个社会有所改变,整个人类的文明包括我们自己的文明能够得到很大的推动,新的伟大发现和新的伟大技术能够在生活中有所应用。”史宗恺说。

  在一张学术海报上,“星火计划”八期学员何舜成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学术感言:“科研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狂欢。”在那些年轻的星火学员眼中,这场关于科研的狂欢必将继续下去,而且将更加欢乐、更加疯狂。

2014年05月29日 14:29:1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