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从论文答辩开始 让大学随时在线

——记清华大学首次在线直播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并MOOC在线选课

记者 刘蔚如

  6月5日,“学堂在线”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上,一门名为“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集锦”的课程上线了。在开放选课短短4天时间里,有近千名“在线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这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在镜头前侃侃而谈的都是清华大学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们讲述的是自己研究生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学位论文,而他们面对的则是自己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们。没错,这门课程的内容就是他们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图为在线直播王鑫博士论文答辩。崔 凯

  在这门MOOC课程中第一个上线的,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王鑫的答辩视频。5月27日下午,他的博士论文答辩第一次以在线直播的方式,呈现在清华师生面前。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数百人次在线观看了这场答辩。

  这一切得益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推动的一项创新举措:从本学期始,研究生院联合在线教育办公室、清华电视台、电教中心、信息化技术中心,从各院系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学位论文答辩进行网络直播或录播,这些视频都将陆续在“学堂在线”MOOC平台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集锦”课程中上线。观众们不仅可以在清华电视台网站收看直播,还可以在“学堂在线”MOOC平台随时观看视频。

  从5月27日至6月9日,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环境学院、计算机系、自动化系、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物理系、物理系、化学系、地学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经管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社科学院等16个院系的31位研究生参与了论文答辩的在线直播或录播。

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化学系李亚栋院士的两位博士生都参加了论文答辩的直播。谈起这种全新的尝试,李亚栋说:“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是对师生的不信任,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倡导大家共同努力,抓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李亚栋看来,学位论文答辩的过程展示了学生对学术的理解和追求,需要学生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地讲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发展都非常有益。

  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课程环节所占比重较小,其余大量的环节都是在进行学术训练,而学位论文是其中甚为重要的一项。以往,论文答辩的信息多是通过张贴海报的形式,感兴趣的师生可以通过海报获知答辩时间和地点,前去答辩现场观看。今年,研究生院在校园网站上开辟了“论文答辩预告”的专栏,并建立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信息发布平台”,把所有公开论文的答辩会信息在线公布,方便师生们获知。而在线直播或录播为师生们提供了一种更为便利的方式,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地观看答辩现场的实况,就算错过了时间也没关系,还可以在MOOC平台上随时、随意地观看答辩视频。

  经管学院的白重恩教授是王鑫的导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答辩的时候同学会对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清晰的讲述,还有提问和回答的讨论互动,这个过程对于其他同学也会有帮助。在线直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一过程。”

  的确,为了撰写学位论文,学生们需要在长时间内对一个特定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斌认为,一篇合格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致应该满足“文献掌握全面、选题具有创新性、研究方法规范、所得结论有理论贡献”等几方面的要求,“这样的一篇论文进行答辩,如果只有几位答辩委员会成员能够看到,目的只是看看是否达到授予学位的资格,会让答辩过程中所包含的大量的知识被浪费,学位论文答辩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的功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杨斌说。

  正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的育人作用,挖掘这些以往被忽视和浪费的隐藏在课堂之外的知识资源,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积极推动学位论文答辩的直播和MOOC在线选课。杨斌说:“在研究生教育中,我们绝不认为课程是知识传递和创造的最主要场合。相反,像论文答辩、小型研讨会、小组讨论会等充满了交流和互动的场合,通常蕴含着更多的知识和创新。因此,我们把学位论文答辩搬到网上,让它在线,正是重视它作为知识传播、分享和累积的场合与机会的价值。”

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虽然清华大学的学位论文答辩在线直播才刚刚起步,但不妨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的某次答辩: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答辩的学生在讲台前做着陈述,他面前坐着的却只有两位答辩委员会成员,其他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分别在美国和欧洲,他们都是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正通过视频直播同步参与答辩,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这场答辩。

  其实,依靠现有技术手段,想要实现这样一场答辩并不困难,然而,要真正搭建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却并非一日之功。在杨斌看来,研究生院推动的学位论文答辩在线直播和MOOC在线选课,正是在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研究生院在一开始就预估了推动这样一种全新方式的难度,于是他们开始有针对性地从各院系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学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大多数学生都对这种方式表示了认同和欢迎。

  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吴成钢是参与论文答辩视频MOOC在线选课的学生中,第一个使用全英文答辩的学生,因为他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有三位外国科学家。谈到参与答辩录播的原因,他说:“学位论文答辩是我好几年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MOOC无疑为我提供了更大的、更广阔的平台来展示。”据悉,吴成钢的学位论文答辩视频还将在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手创办的国际最流行的MOOC平台——edX上线。

  对于参与答辩的教师们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同行交流的平台。梁君健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他参与了几场硕士论文答辩的直播,他说:“这种方式很好,这样我就可以和其他学校、机构的同行们分享学生答辩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讨论对于学生作品的观点和对学生培养的想法,在线直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平台。”

  师生们的想法也正是杨斌的期待,他说:“任何人创造的知识成果,一定都希望能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得到更多人的点评。否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学术共同体,甚至整个社会的损失。”因此,杨斌也期待着越来越多的师生愿意以这种方式,共同搭建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延伸学术的影响和魅力。

打造高知识含量的创新社群

  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在线直播和答辩视频MOOC在线选课这两项创新举措的提出者和重要推动者,杨斌一直强调,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他看来,在整个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有太多环节的知识财富长期以来被忽略和浪费,比如各类讲座、学术论坛、研讨会,甚至课题组的讨论会等,这些环节是非常宝贵的知识资源,应该得到重视和更加充分挖掘。而在线教育就是对这些知识资源加以充分挖掘利用的有效途径。

  “在线教育的本质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知识,二是社群。”杨斌说,“从论文答辩开始,我们希望能够让各种各样的知识资源在线,让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地为社群贡献知识,同时也能轻松地获取和学习各种知识,并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把清华打造成为高知识含量的创新社群。”

  当前,论文答辩的在线直播和答辩视频MOOC在线选课还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配合,需要专业的设备和工作人员。而未来,杨斌期望能够借助更普通的设备和工具,通过更简易的方法实现知识的在线、分享和创造。“在线与离线、线上与线下的完全融合,才是未来在线教育更为自然而然的模式。只有大家从技术上能够轻松便捷地实现在线学习和交流,从文化上接受在线学习和交流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才能真正地打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杨斌说,“即使是课程教学,在线教育也不该把它作为一个知识单向传播的过程,这不仅仅是说在线教育应该增加而非减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是说在线教育的课程教学,也应该是个知识创造的过程,或者所有‘学习社区’成员联合创造新知识的过程,这才是2.0的在线课堂的本质和应有之义。”

  大学本就是一个高知识含量的社群,在线教育的发展使得在这个社群里,知识的传播、分享和创造都有了全新的方式和途径。我们期待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从论文答辩开始,让大学随时在线。

 (清华新闻网6月10日电

编辑:蕾 蕾

2014年06月10日 11:29:0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