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2月12日电 光谱携带有丰富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信息,被称为物质的“指纹”。光谱成像则是将光谱技术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结合,通过获取二维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的光谱信息,赋予成像技术物质感知能力。清华大学黄翊东教授团队崔开宇副教授提出将光谱成像技术用于病理学诊断,牵头制定并获批了全球首个光谱病理辅助诊断标准《光谱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技术要求》(T/CIE 275-2024)。
病理诊断是绝大部分疾病尤其是肿瘤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分析活检或手术切除的人体组织样本,是目前任何手段都无法替代的终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离不开精准的病理诊断,近年来病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提升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现有基于形态学的病理诊断技术依赖病理医生的主观经验判断,诊断精度和一致性不足。此外,现有病理诊断方案依赖石蜡制片等繁琐的前处理流程,尽管在术中场景有冰冻切片的快速病理方案,但往往也需要病人在麻醉状态下等待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此外冰冻制片过程对病理样本细胞形态的破坏会降低诊断准确率。因此,目前的技术方案无法实现在体、术中场景的实时诊断,这是临床医学领域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关键痛点问题。
因此,将实时光谱成像技术应用到病理检测,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科技成果与重要应用场景的颠覆性交互范式。通过引入光谱维度物质信息,准确区别癌症与正常细胞,能够显著降低诊断的主观性,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和诊断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有望实现并普及早期癌症筛查,通过在术中给予医生实时的光谱成像病理辅助诊断结果和操作反馈,为术中病理学开创全新的检测技术手段,解决临床医学领域长久以来无法实现术中肿瘤切缘实时判定的痛点问题。
基于以上,崔开宇副教授作为标准牵头人,联合北京与光科技、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单位,制定并获批全球首个光谱病理辅助诊断标准《光谱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技术要求》(T/CIE 275-2024)。审定过程中,该标准获得了来自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和技术单位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爱军主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柳萍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忠武主任医师及杨雪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尹杰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陈迪副主任医师等。病理专家高度认可了光谱病理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前景,并对制订标准的质量和未来修订方向提出了宝贵意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标准规定了使用光谱信息进行病理辅助诊断的通用方案和技术要求,广泛征求了产、学、研、用各方面的意见,对光谱病理辅助诊断相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光谱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技术要求》的发布标志着光谱病理诊断技术朝着颠覆性、革命性病理诊断技术方案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提升医疗诊断精度和规范性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标准的建立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光谱病理有望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并普及,为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病理诊断支持,助力我国病理医学突破性发展并实现全球技术引领。
《光谱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技术要求》标准审定会合影
供稿:电子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