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学术科研 - 正文

车辆学院汽车产业系统工程团队在面向交通低碳化的关键材料供应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清华新闻网4月23日电 近日,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系统工程团队及合作者在面向交通低碳化的关键材料供应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建立了涵盖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的锂、钴、镍、铂四类关键材料的生产控制层级结构数据库,并提出了一种原创的“地理-企业”双视角耦合的供应风险评估方法,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控制分布及其缓解关键材料供应风险的潜在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研究团队首先对交通低碳化相关的四类关键材料(锂、钴、镍、铂)建立了一个企业尺度高分辨率的全球矿冶生产控制数据库,全面厘清了矿山地理分布、运作管理和控股企业的控制力层级结构以及相关公司的国家隶属关系。团队进一步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方法追踪了2019年在全球240个国家和地区中四种材料的全球生产和贸易网络,涵盖了矿冶和精炼两个材料代谢阶段。团队从地理分布和企业投资控制两个维度对关键材料的全球生产和贸易分布进行了二次刻画,并进一步提出了“地理-企业”双视角耦合的供应风险指数(SRI)这一原创方法,同时考虑进口依赖度、供给集中度、生产者稳定度等多维度影响因素,全面量化了全球各国面临的关键材料供应风险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在风险缓解中的潜在作用。

图1.全球关键材料生产投资控制层级结构

图2.“地理-企业”双视角的全球关键材料生产分布刻画

图3.“地理-企业”双视角的全球关键材料贸易网络结构刻画

图4.全球前十大供应风险分布点及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量化

研究团队发现,在2019年全球有47%的锂、71%的钴、41%的镍和34%的铂的生产受外国直接投资控制。由于广泛的外国直接投资存在,四种材料的全球生产和贸易网络的地理和公司视角之间存在明显的所有权差异。在所有外国直接投资中投资者都遵循“母国优先”模式的假设情景下,外国直接投资在缓解美国的锂供应、英国的铂供应、日本的镍供应、中国的锂和钴供应的风险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在只有国家主导的投资者才会优先考虑本国利益的情景下,外国直接投资对供应风险的缓解作用主要体现在由中国国有企业主导的钴和镍行业。两种视角下的SRI量化结果的比较差异体现了外国直接投资在降低供应风险方面的潜在作用,而现实情况则介于研究团队所建立的两种情景结果之间。研究结果揭示了在关键材料供应安全评估中考虑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

4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外国直接投资降低清洁能源关键材料的供应风险”(Reducing supply risk of critical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 vi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为题,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助理研究员孙鑫为论文第一作者,副教授郝瀚为论文通讯作者,教授赵福全、副研究员刘宗巍为论文共同作者。论文其他合作者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员克拉拉·加莱亚齐(Clara Galeazzi、荷兰莱顿大学助理教授托马·费希曼(Tomer Fishman、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教授马格纳斯·埃里克森(Magnus Ericsson、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刚、台湾大学助理教授谢依芸等。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4-01329-3

供稿:车辆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4年04月23日 16:06:2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