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月2日电 2025年1月2日,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的“清华大学2024年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经过专家推荐并评议,共有19条新闻入选候选新闻(按照新闻发生时间排序),欢迎您积极参与投票!
本次评选投票活动将持续到2025年1月4日,最终将综合网友投票和专家投票,评选出“清华大学2024年十大新闻”。
投票地址如下(每人最多选择10条):
https://news-quest.tsinghua.edu.cn/
候选新闻(按照新闻发生时间排序):
1、全球顶尖学者高华健、陈德亮全职加盟清华
2024年1月13日、11月26日,清华大学分别举行高华健先生讲席教授聘任仪式、陈德亮先生讲席教授聘任仪式,高华健、陈德亮两位全球顶尖学者全职加盟清华。近年来,清华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把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延揽和培养更多世界顶尖学者,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高华健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是迄今为止国际力学领域唯一同时获得国际固体力学最高荣誉希尔奖(Hill Prize)、国际应用力学最高奖铁木辛柯奖(Timoshenko Medal)、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奖章(ASME Medal)三大荣誉的科学家。陈德亮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是国际科学理事会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华人执行主任,是国际著名的气候降尺度模式专家和先驱者、地球系统科学的倡导和践行者,也是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2、荣获“国家工程师奖”等表彰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大学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领导的智能微系统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11位校友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表彰。
2024年全年,清华教师在众多领域获得一系列重要荣誉奖项表彰。化学系李亚栋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交叉信息院段路明获国际量子奖,网络研究院李星获国际互联网最高荣誉乔纳森·波斯塔尔奖。数学科学中心尼古拉·莱舍提金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土水学院张建民、生命学院颜宁、建筑学院梁思思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建筑学院郭璐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3、高质量开展全校党员集中培训
作为高质量落实党员基本培训的重要方式,清华大学建立每年开展四次全校党员集中培训的常态化机制。2024年2月29日,学校举行全校教职工大会暨全校党员集中培训,校党委书记邱勇主持大会并作专题报告,校长李路明作学校工作报告。全年,学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开展四次党员集中培训,将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与准确把握学校实际相结合,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见行见效,取得了良好效果。自2023年12月首次集中培训以来,学校已开展5次6场全校党员集中培训,覆盖全校14.6万余人次,平均综合覆盖率超过97%。
4、开展校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
2024年4月8日,清华大学召开校机关教职工大会暨校机关作风建设年启动会。自4月起,学校在校机关范围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促进各部门单位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落实首问责任、提升工作效能、激励担当作为、防范廉政风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传承弘扬清华优良传统,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后勤系统、各支撑服务单位也参照校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自身的工作方案,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5、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2024年4月11日,清华大学党委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进行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启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教育月活动。学校将党纪学习教育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统筹谋划,通过“学校-院系-支部”三级联动,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纪律党课全覆盖、警示教育全覆盖、对照检视全覆盖,使党纪学习教育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凝聚师生团结合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9月11日,学校召开第十五届党委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总结学校党纪学习教育的做法和成效,部署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
6、成立一批重要教学科研机构
2024年,清华大学先后成立了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笃实书院、至善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等一批重要教学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按照认知与智能、社会与健康两大研究方向建设心理学学科。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统计与数据科学系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主动服务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围绕力学与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发展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笃实书院以大国重器和重大工程为深度实践场景,培养学生成长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至善书院构建“社会科学+AI”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成长为数智社会的引领者。
7、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
2024年6月1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来到清华大学,向姚期智先生转交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并当面听取了姚先生的意见建议。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学校先后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推进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发展专题研讨会、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师生校友座谈会、姚期智先生回国任教清华二十周年座谈会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交流分享姚期智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学术思想,激励大家以姚期智先生为榜样,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更多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
8、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牵头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三大奖”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奖。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完成单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三大奖”9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奖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
11月19日,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清华大学牵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7项,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9、推出新版“思政实践”课,持续推进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4年7月,继2022年率先推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后,清华大学再次推出新版本科生必修思政课“思政实践”课程。4016名本科生在来自49个院系和职能部门的231位教师指导下组成245支队伍,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学习实践中亲身感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
学校先后举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座谈会、思政课建设师生座谈会、思政课教师学术沙龙等,围绕推进新形势新任务下思政课建设交流研讨、凝聚共识。清华大学党委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全校“一盘棋”,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汇聚“大师资”,不断展现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作为。
10、举办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韩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4年7月6日,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拉开帷幕。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以“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护正义、促团结、谋合作”为主题,外国前政要、各国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出席。
11、3位学子参赛巴黎奥运会,男篮获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实现首都高校学生田径运动会“十五连冠”
2024年7月27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开幕。经管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琼月、社科学院2024级硕士生许诺、社科学院2024级博士生夏雨雨参加比赛,代表清华学子在奥运赛场上奋勇争先、为国争光。
6月30日,在第2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一级联赛男篮总决赛中,清华大学男篮以全胜战绩获得全国总冠军,实现“五冠”。在首都高等学校第62届学生田径运动会中,清华大学田径队共获得25金、20银、9铜,包揽男团、女团和男女团体总分冠军,实现“十五连冠”。
12、学生AI成长助手“清小搭”上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
2024年8月14日,本科生新生开学第一天,由清华大学研发的学生AI成长助手“清小搭”正式上线。“清小搭”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根据每位同学的认知模式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陪伴与支持,助力学生全频谱、个性化成长。
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已有110余门课程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并进一步推动AI驱动的模块化课组建设,淡化知识边界,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性学习和交叉学科研究。
13、纪念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举行《马兰花开》第100场公演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也是清华校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诞辰100周年。10月15日,学校举行纪念邓稼先诞辰100周年座谈会。9月18日,以邓稼先为主人公的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第100场公演。学校开展“我愿以身许国 投身复兴伟业”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团日、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宣讲宣传等形式,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学校光荣革命传统,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14、举行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2024年会议,丁薛祥会见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
2024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2024年会议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北京会见顾问委员会委员代表。
15、召开清华医学发展大会,清华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4年11月15日,清华大学召开医学发展大会。会上为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疗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4个清华医学新成立学院揭牌。清华大学和海淀区签署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清华大学关于共建清华医学园区的战略合作协议》。
清华医学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学科为目标,秉持创新、引领、国际、融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程技术为驱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赋能为特色的学术型医疗体系,全面提升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力、影响力和领导力。
16、开展系列重要出访,推动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
2024年11月17日至21日,校党委书记邱勇率团访问巴西,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其中与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签署的“中拉青年应对全球挑战项目”合作备忘录被纳入习近平主席对巴西国事访问成果。
2024年,清华大学先后开展一系列重要出访,推动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1月,校党委书记邱勇率团访问新加坡、越南和泰国,校长李路明率团访问瑞士、意大利,推动清华大学与当地各界在教育、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深入合作。7月底至8月初,邱勇率团访问日本、印度尼西亚,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分别与两国各界代表人士交流并签署合作文件。11月,邱勇率团访问英国、意大利,李路明率团访问新西兰、澳大利亚、柬埔寨,深化拓展双方合作并签署多项合作文件。12月,李路明率团访问英国,出席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推动深化清华大学与英国的合作交流。
17、校党委书记邱勇率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湾交流参访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院士担任团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7所高校的40名师生组成的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走进台湾近距离感受宝岛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台期间,大陆师生前往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及台北中山女子高中交流,并参访了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台湾多处历史文化古迹,有力促进了两岸青年交流和文化交流。此次大陆师生访台受到两岸同胞高度关注,众多媒体持续报道,“让两岸交流形成善意循环”的呼声产生强烈共鸣。
18、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入选中国工程院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4年12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清华大学牵头技术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入选。
12月24日,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精密仪器系类脑计算研究团队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入选。“天眸芯”(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还获得了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
12月17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布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在脑机接口领域列举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团队设计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
12月20日,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及校释、英译系列成果发布。
此外,全年还在高分辨介观尺度活体三维荧光显微镜RUSH3D、基于数百离子的具有单点分辨能力的大规模二维量子模拟器、大规模智能光计算芯片、拉格朗日填充分类、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实证分析、智慧天网一号01星、下一代互联网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光学导航纳卫星与全球性光学导航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9、制定《清华大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2024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清华大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深改方案》),这意味着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深改方案》,学校将着力完成“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健全管理服务和运行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三大方面改革任务,到2029年完成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务,有力推动学校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引领性的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清华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各项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务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清华智慧和力量。
文:郭玲 李华山
编辑:吴一凡
图片设计:贺茂藤
审核:刘蔚如 周襄楠